大昭寺与小昭寺
大昭寺是位于中国西藏拉萨市中心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000年11月,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话,也是几乎每一个旅行者同意的观点。
大昭寺建造的目的是什么?大昭寺位于拉萨,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该佛像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之后寺院经历代扩建,目前占地两万五千多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尼泊尔带去的8岁等身像于8世纪被转供奉在小昭寺。
大昭寺建造时曾以山羊驮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为“羊土神变寺”。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了传昭大法会,后寺院改名为大昭寺。也有观点认为,早在9世纪时就已改称大昭寺。清朝时,大昭寺曾被称为“伊克昭庙”。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小昭寺位于大昭寺北面约500米处,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萨名胜之一。与大昭寺合称“拉萨二昭”而驰名于世。小昭寺始建于唐代,与大昭寺同期建成,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族工匠建造。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为佛陀12岁时之等身像,是文成公主由长安携带进藏,成为西藏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后移至大昭寺,又将公主携带的另一座尊佛移至小昭寺。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语叫“居堆巴扎仓”,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最高学府之一。小昭寺是汉语称谓。小,是与大昭寺相对应而言的;昭,是藏语“觉卧”的音译,意思是佛。寺内供有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及众多的佛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5018854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