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信,按照生命学的基本常识,上古的某个古人一定是我的远祖。我的血液也是从上古流传下来的。我的先祖也是从盘古开天辟地的那个人间,沿着华夏文明史诗般发展壮大的足迹,流淌过夏商周,流淌过春秋战国,流淌过秦皇汉武,流淌过唐宋明,一路沿着民国荆棘密布的路途走过来,进入新中国,适逢这盛世。我们的血脉和生命像摇曳的烛光一样,走过刀光剑影,走过风雨飘摇,薪火相传,走进这和风丽日。
搞清楚、讲明白巴姓的来源,一直以来都是我的一个执念。如果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其他任何一个姓,都无此必要。只是,巴姓太稀罕了。
巴,就这个姓氏的确够稀少,听过的人不多,了解的人就更少了,至于巴姓的起源和历史渊源那更是说来话长。
巴姓虽然不是当今常见的姓氏,全国也不足30万人,但确实是华夏民族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远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伏羲氏,得姓始祖叫作后照。相传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为四母所生,分别为十二姓:姬、姞、酉、祁、已、腾、箴、荀、任、僖、儇、依,也就是十二个“胞族”,这些“胞族”又形成出一系列“氏”散居华夏大地。那时的古老姓氏也只有六十四个,周王族姓姬,通过分封诸侯和赐大夫采邑及领地,从姬姓又衍分出一百九十八个氏,这些“氏”与周同为姬姓。巴姓也是由姬姓衍生出来的姓氏,这在《史记·楚世家》有记载。
相传太昊伏羲氏生下咸鸟,咸鸟生下乘厘,乘厘生下了后照,后照定居于四川东部的巴水,他的子孙就以巴水为姓,称巴氏。故后照便是巴氏的得姓始祖。若干代以后,巴氏出了个英雄人物名叫务相。当时同住在这一带的有五个氏族: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巴氏住在赤色的山洞里,其他四族住在黑色的山洞里。内斗自古有之,一直没有停息,由于他们各自崇拜的神灵不同,他们常常相互争斗,生活很不安定。
后来大家都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商议推举一位共同的首领。五族各派了一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的本领最大,谁就推举谁做首领。巴氏派出的代表就是务相。
争夺首领的比赛开始了,第一局比赛掷剑。各氏族的代表都站在一处悬崖边上,各自向对面山上的一块石头投一把短剑,看谁能够投中。投掷距离很远,其他四位代表所投出的短剑都没能击中目标,半途就掉落了,只有巴务相的剑像一道闪电,直刺向那块石头,赢得这局比赛。第二局比赛是赛船,看谁的船划行得远,那四位代表都是用泥土做的船,而务相也是用泥土作船,不过他多加了一道工序,就是做好后他又用火去焙烧,土船便成了坚固的陶船。可见,巴人骨子里的机智也是自古就有的。
不难想象,比赛开始后,其他四条土船很快就被河水融化沉入了水底,只有巴务相的船顺流直下,安然无恙。这样巴务相就赢得比赛,被五姓族人推举为共同的领袖,号称廪君。
廪君致力于统筹安排本部族的各种劳动和分配,五个氏族果然和睦相处,兴旺发达起来了。可见,家族的兴旺发达、和睦共处都是需要有能力、有智慧的领袖的。好多家族的分崩离析和衰败,都是由于没有出现德行高的人成为核心。
过了若干年,部落人口多了,山里地方显得太小。于是廪君便率领整个部落沿江而下,穿过深山峡谷,来到长江边上的一片肥沃的原野上,建立了国家。为了纪念自己的族姓,称国名为巴国。周王朝封分的诸侯国中就有巴国。据记载,周王朝第一次分封诸侯七十一国,其中姬姓五十三个,以后不断分封诸侯。受周王册封的诸侯国有虢国(后周郭姓始祖)、鲁国、燕国、卫国(卫满朝鲜卫姓始祖)、晋国、郑国、韩国、魏国、吴国(吴周政权吴姓始祖)、项国(西楚项姓始祖)、聃国(冉魏冉姓始祖)、曹国(三国魏国曹姓始祖)、杨国(隋朝杨姓始祖)、郕国、霍国、随国、唐国、虞国、滕国、邢国、密国、中山国和我们祖先所属的巴国。巴国立国时间很长,战国中期,巴国被秦国统一。巴人便全部以国名作为姓氏,并尊后照为得姓始祖。
可考的史料记载,巴姓历史名人有西汉太常卿巴茂、东汉扬州刺史巴祗以及名士巴肃,特别是战国时期巴国将军巴蔓子,其传奇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据《尚书》记载,周武王讨殷商,伐纣王时,实得巴师协助,“巴师勇锐,歌舞(战阵)以凌(压倒)殷人”。周天子立国,建周朝,封分诸侯国时,巴国受到周天子册封,建都江州(今重庆),为当时“南土诸侯王国之首”。
谁不想有一个有权有势、有名望的前辈?没有的话,有一个英明神武、辉煌传奇的先祖也是好的。而巴家还真有这么一位勇敢威武、忠义两全的先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5018854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