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站长杂谈 > 正文

南阳三宝是哪三宝(浅谈南阳三宝)

  浅谈南阳“三宝”之南阳烙画

  浅谈南阳“三宝”之南阳烙画

  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地方的文化传承、文化特色。

  例如:人们常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鹿茸宝。

  南阳,是一个很值得三顾的地方!

  南阳也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

  今天,我们浅谈一下南阳“三宝”:烙画、玉雕 、出师表之中的南阳烙画。

  南阳烙画是在温度在300摄氏度—800摄氏度之间的电洛铁代笔,利用碳化原理,在木板、宣纸、丝绢上勾勒点烫、烘焙(bei),根据所设计的图画的颜色深浅不同,烙烫出类似中国山水画的七彩图画效果,堪称“中原文化一绝”。

  南阳烙画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南阳久负盛名的传统手工工艺艺术品。

  南阳市烙画厂的南阳烙画保护中心是南阳烙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单位,它肩负着南阳烙画的传承和发展。

  解放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南阳市烙画工艺获得了新生,在总结传承烙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将传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将古老的技法和新时代的烙烫工具,烙烫材料、烙烫工艺完美地结合,既尊古又炮新,将传统工艺,赋予新时代的新元素,创作出符合现代人生活审美需求的诸多类型的烙画作品。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审美需求 ,促进了烙画文化的传承,传播,同时也把古老的文化转化成富有经济活力、潜力的商业活动,促进其向更长更远的方向和良性发展。

  烙画的历史起源

  南阳是中国烙画的发源地,烙画也称烙花,烫画,火笔画。南阳烙画的历史溯源可以追溯至汉代,据传烙画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曾一度失传。到了清光绪三年(即1877年),南阳艺人赵星三发现整理了烙画。

  关于烙画,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在西汉末年,光武帝刘秀与王莽争天下,一天,“烙画王”李文在紫山边的大树下休息时,遇到了被王莽军队追杀的刘秀,他把刘秀引到一块隐蔽的大石板面前,让他睡到上面,躲过了兵丁的追杀,临别时,“李烙画”赠给他一只精美的烙画葫芦作为盘缠,刘秀建国称帝后,即宣其进京赐银千两,加封“烙画王”。并把其烙画定为贡品,以供御用。从此,南阳烙画便流传下来。

  到了清代,据有关史料记载,有一个叫赵星三的人,在清,三年(即1877年)又发明(或者发现并传承)了“烙画”,琢磨出了一整套烙画工艺,使古老失传的烙画又获得了新生,并流传至今。

  烙画工艺及材质的前世今生

  据市烙画厂的有关历史记载,上世纪20年代,烙画已在南阳颇负盛名,当时有店铺六七家,其中,以方玉堂的“福聚恒”生意做的大,名声远,其产品远销到洛阳、北京、天津等地。

  烙画工艺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铁针为工具,在煤油灯或炭火上烧烤,进行烙制,主要材质为竹木、青杠木,主要作品有筷子、尺子、扇子坠等小型日用品,主要用途强调作品的实用性,主要图案由简单的花草、虫鸟、山水、小动物等组成。

  时代在发展,烙画工艺也在向前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用“电洛铁”,由此也提高了烙画的工作效率。主要作品也由小件日用品发展到大型摆件,四扇屏、装裱框、大型长卷图画等具有观赏和储藏性艺术作品。

  据烙画厂的一位师傅说,在所有的木质材料中,以椴木材质最好,因为椴木的材质软硬适中,便于烙画。

  到了现在,烙画的工艺则更进一步,由一般的电洛铁,改进到现在使用的能随时调控温度(温度在300度——800度)的电洛铁代笔,根据设计图画颜色深浅而随时调节温度的高低,这不仅在色彩上尽快达到标准,同时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在用以烙画的材质也增加拓展了,不仅有传统的木质材料,而且还发展到了用宣纸、丝绢等材质,薄薄(bao)的宣纸,透透明明的丝绢,考量的是烙工的水平和技艺,这也标志着我市烙画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的基础上,得到了高质量的创新,不断融入了现代新元素,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看看南阳市烙画厂所获得的荣誉吧!

  1959年生产的冬青木烙画筷子,被人民大会堂指定为“国宴筷”;

  1984年南阳烙画获国家银质奖;

  1995年南阳市烙画厂被国家旅游局授予“旅游产品生产企业”;

  2010年南阳市烙画厂被河南省政府授予“烙画产业基地”;

  2011年南阳市烙画被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6月10日南阳市烙画被国家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烙画“活”了起来,效益“显”了起来

  过去烙画主要在具有实用性的小件生活用品上做文章,碍于生活用品的尺寸小,只能在其上面简单地烙上几笔简单的作品,图案简单,收益不高。

  随后又慢慢地向实用性和观赏性方面发展,于是一些大型的摆件,中型图画发展了起来。

  到现在,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不仅有用于生活需要的实用性烙画产品,有用于观赏和收藏的装裱艺术品,有大型的四扇屏,还有巨幅长卷烙画产品,内容涵盖有山水风情,花鸟走兽,亭台楼阁,人物、动物、植物等等。

  烙画“活”了起来,效益“显”了起来,名声“响”了起来,传播“远”了起来。

  用南阳市烙画厂厂长,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李哲的话作为我的结束语吧!

  “我们要做好烙画艺术的传承者,烙画发展的践行者,烙画文化的传播者,使烙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

  我希望南阳市的烙画工艺永远地传承、创新下去,让非遗“鲜活”起来,让我们的生活因此而增添光彩!

  原创实属不易,爬格子也实在辛苦,敬请浏览,关注、评论,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45018854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